聯想之星4469發布時間:08-2701:39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服務領域不斷拓寬,人群覆蓋面大幅提升,在參與社會民生工程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出臺,全民健康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將融入相關政策中,為健康保險這類具有廣泛民眾需求和極強政策屬性的業務,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1商業健康險快速普及商業健康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豐富和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制不斷深入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商業健康保險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漸走上了專業化發展道路,增強了有效供給能力和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躍上了新的發展平臺。夏興榮在《我國商業健康險發展歷程》一文中指出,2004年至今,商業健康險邁入專業化經營階段。2006年8月,中國保監會頒布《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這是健康保險第一部專門化監管規章。目前,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1月,由中國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規模已從2014年的1587.18億上漲至2019年的7066億。2020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們的健康意識顯著提升,健康風險更加被重視。有風險就有保險,從市場規模來看,健康險行業在近年顯現出充足的增長動能。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2641億元,同比增長21.6%,而且縱觀近5年來的統計數據,健康險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0%。中國醫療保險指出,技術創新推動商業健康險快速普及。健康保險對數據信息的依賴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針對細分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區分生理、心理、行為等風險要素,進行精細化定價和差異化開發的新型健康保險產品,除了需要滿足群體統計特征的歷史數據外,還需要海量、動態、及時的個人健康信息。目前,專業健康險公司推出的保險方案,壽險公司為客戶提供的運動健身信息監控服務,財險公司提供的海外救援以及健康管理服務等業務模式將得到快速發展。同時,隨著互聯網科技和健康醫療技術的進步,既往制約健康保險產品創新的數據障礙逐漸被打破,新型健康保險將與各種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工具、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普及一起,相互促進、共同推動醫療和保險行業向前發展。商業機構在適應健康保險“供需關系分層、市場主體多元、產品種類豐富、技術創新普及、行業競爭隱性”等趨勢的過程中,應找準自身定位,重點在提升風險管理基礎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積極介入醫療健康服務領域,建立健全健康產業鏈,實現規模與效益兼顧的平衡發展。2國內商業健康險亟需“上價值”在以醫保為主的國家和地區,雖然在基本原則方面具有共性,但不同的市場仍有自身的特色。村夫日記認為,從中國市場來看,商業健康險基本具備如下6個特征:1、商業保險在政府基本保險廣覆蓋的市場中生存商保只能做補充,也就具備了補充健康險的基本特征。不過,由于中國醫保不僅是廣覆蓋,也是低水平,保證的深度較為欠缺。因此,用戶最迫切的需求是對大病進行保障,而不是在廣度上進行覆蓋。2、服務方以公立機構為主,缺乏競爭性的醫療服務市場商保主要是跟隨醫保的策略,因此伴隨著醫保的逐步強勢,商保未來將獲得一定的利好。但是,由于商保自身的體量相對較小,很難和醫院談判控費,只能在用戶使用上進行限制,這也是中國商保市場的長期特色。3、商業保險依靠自有渠道發展,官方并未推行補充保險由于醫保的廣覆蓋,加深保障更多屬于個人的自愿選擇,政府并不會對此進行推廣。近年來,醫保雖然在深度上進行了拓展,但缺口仍然較大,商保只是部分風險意識較高用戶的選擇。當然,醫保也允許使用個帳購買商保,但限制具體商保品種,通過個帳銷售的產品普遍規模較小。4、潛在可發展的客戶群體分化嚴重由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實際購買力差異較大,導致用戶分化較為明顯。中高收入群體主要集中在類壽險的重疾險領域;廣大中等用戶群體則偏向于百萬醫療險這類的住院保險。客群分化不僅是購買力的差距,也是購買意愿的區分,很多用戶對風險的認知較為局限,低價更易吸引其進行一次性購買。5、團險風險相對可控,但增長有限中國商保的團險市場增速相對緩慢,但與成熟市場相比仍然屬于高增速。由于團體保險的風險分攤較好,理賠壓力照理應該較小。但由于團險市場的可擴展性較弱,新單增長不高,公司競爭更多采取價格戰,導致賠付率惡化,盈利能力不強。6、個險基數龐大,價格戰激烈,依賴于高免賠做風控受制于購買力和購買意愿兩方面,中國的健康險以重疾險為核心,實支實付型的健康險始終難以獲得規模化市場低。因此,在醫保和醫院都是公立的市場環境下,特別是在用戶的購買意愿和能力有明顯制約的情況下,中國商保的發展以大病保障為核心,主要依賴個險渠道。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成為競爭的主要手段。這導致商保很難提供具備更高價值的保險產品,市場同質化競爭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在此背景下,要想突圍,企業必須找到獨特的價值點,建立護城河。優加健康定位于做科技驅動的價值醫療服務平臺,秉承專業、創新的精神,為保險公司及企業提供數據驅動的智能全流程管理式醫療網絡服務,為用戶提供智能導診分診、三甲家庭醫生、優選醫療網絡專家就醫服務、優選醫療網絡住院墊付直付、認證院后護理服務等,為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提供商保渠道對接及醫療服務保險化的設計和定制。截至目前,優加健康已逐步搭建了覆蓋全國的線上+線下的六大醫療網絡,為商保(to B)提供風控管理及產品創新的平臺化服務,為用戶端(to C)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客戶已覆蓋大中型保險公司及互聯網平臺近百家,服務覆蓋C端用戶群超千萬,在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中端健康險直付和醫療服務細分市場上,居于領先地位。基于供應鏈賦能(S to B to C)理念,優加健康智能鏈接保險、醫療與客戶的協同醫療網絡平臺,通過其線上數據智能和線下醫療網絡服務能力有機結合的智能云平臺,為保險公司及企業提供專業的保險產品方案設計、醫療網絡、健康服務及風險管控等服務;為客戶提供智能導診、慢病管理、就醫安排、住院費用直付、院后延續護理等專業化服務。3萬億市場如何突破創新?近日發布的《商業健康險白皮書》指出,展望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未來發展,今后萬億的市場增量和產品創新方向應聚焦于三方面:1、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應進一步多樣化,積極拓展保障人群和保障責任,提高整體人群,尤其是高風險群體的保障水平;2、商業健康保險的產品屬性應從目前賠付為主的支付型商業健康保險,積極向主動管理型商業健康保險轉型,豐富參保人的醫療和健康服務;3、推動城市補充醫療保險等緊密銜接基本醫療保險的商業健康保險業務發展,探索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相互補充的新業務形態,以及商業健康保險參與地方醫改的新途徑,從而共同織密織牢多層次醫療保障網絡。為了加快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在以上三方面的發展,以實現向生態化、專業化經營轉變,建立相應的支撐機制至關重要。對外需要建立產業生態,具備醫療、 醫藥、基本醫療保險等多方聯動合作的能力。對內需要提高專業化經營能力,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專業分工和醫保科技賦能,不斷強化客戶洞察、產品研發、渠道、運營和風控等方面的運營能力。支撐機制具體包括:1、加速商業健康保險公司與醫療、醫藥等行業的融合,加強整合式醫療服務能力。2、加強政府與商業健康保險公司的深入合作,做好頂層制度設計,以及數據共享和系統整合。3、產業各方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專業分工和醫保科技發展,賦能商業健康保險的產品創新和運營提效。總體來說,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呈現出積極良好的勢頭,但仍然存在較多變數,這就要求商業機構“以快致勝”,快速進入、全面嘗試,以便總結摸索、形成模式,推動和引導行業標準的建立;同時,全民健康背景下的政策紅利釋放首先從轉變政府職能開始,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抓住重點”,從政府最需要和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盡快做大業務規模;另外,健康保險的經營管理難度較大,需要打造專業平臺,這就要求商業健康保險主體“基礎扎實”,以專業的視角和先進的理念,在數據管理、技術應用、風控體系上,加大投入、深耕細作,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參考來源: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804content-1135182.htmlhttp:health.gmw.cn2020-0806content_34065434.htm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