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消息 |
首頁 最新消息 |
|
 |
|
|
|
|
|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崔立勇)“Whichuniversity?哪個大學的?”見記者走近自己的地攤 老李操著濃重的陝北口音這樣打著招呼 之後便拿起擺在地上的各式各樣的物件――“你看我這個飯盒 二戰用過的 MadeinUS 美國的!你看這個錶 Germany的!”“軍品大王”李長東在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內報國寺的古玩市場 老李的地攤在一面紅牆下的角落裏。據老李介紹 這些東西都是二戰以來的軍用品 從水壺到碼表 從軍服到油燈 除了沒有槍。 軍隊裏很多小物件這裡都能找到。儘管才36歲 但飽經風霜的臉讓老李看起來有40多歲日文檢定 他身穿一身草綠色的軍服 蹬著大皮鞋 腰裡系著粗粗的皮帶 仿佛剛從前線歸來 他穿梭於自己近15米長的攤位間 從來不勸別人應該買什麼物件 而是滔滔不絕地講著這些老物件的“年齡”和“籍貫” 無處不顯露出他對這些老物件的喜愛。“我是革命老區來的。”老李名叫李長東 陝西延安人 他說自己來北京十多年了 曾在雅寶路、官園、秀水、聯想橋練過攤兒 現在的報國寺是新據點。在報國寺這個古玩市場中 老李的這個賣軍用品的攤子是獨一份兒 在賣古錢幣、古字畫的眾多攤位中顯得格外搶眼。他拿出一件土黃色的軍服 指著衣服裡子上縫的布標說 “二戰時候美國人的。”幾乎每件物件老李都能說出一段故事 在繪聲繪色的講述過程中 他還夾雜著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 儘管除了英語之外記者都聽不懂 但老李還是願意指著物件上的標牌或者鋼印蹦出些外文單詞。老李攤位上從二戰到現在的商品五花八門 有軍裝、水壺、望遠鏡、電臺、步話機、鋼盔、油燈、汽油桶……老李說他酷愛收集軍需品 收集這些東西已經花了15年。“這不前幾天 馮小剛從我這買了好幾輛老自行車 去拍電影了。”老李頗為自豪地說。當記者問及他的貨源時 老李說:“很多都是外國的朋友給我捎的。”他拍胸脯擔保:“你可以去查歷史資料 如假包退。你看這上面‘昭和’ 回家查查書就知道是哪年的了。”在報國寺 很多人圍著老李的攤位 一方面饒有興味地擺弄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仿佛在品味那一段炮火紛飛的歷史 另一方面也喜歡聽老李天南海北地侃 並將各種各樣的問題提給老李。當認識的人走過老李的攤位日語教學 老李總是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別人問他生意怎麼樣的時候 老李會憨憨地笑著說:“托您的福。 還行!”記者發現 老李的這些物件並不便宜 很多小東西就要好幾十塊。“喜歡的人眼裡日語五十音 我這些東西就是金子!不喜歡的人眼裡 我這些東西就是垃圾!”“這都是男人的東西!女人不喜歡 但男人喜歡!”老李大聲地說。雖然圍著攤位看的人多 但真正出手買的人挺少 但老李還是用自己的大嗓門說 “來這裡的都是朋友!大家聊聊天 高興!”。老李不知道眼前正在給他拍照的是報社的記者 他大手一揮說 “放心拍吧!”老李笑著說說:“以前不少記者採訪過我 上次有個女老外記者 我邊說她邊用筆寫外國字 唰唰的。 寫得快極了!”“很多記者採訪我的時候都說要請我吃飯 可採訪完了就見不到了。記者們忙啊!”老李這樣說 而他的話讓人不知道是真的體諒記者 還是在調侃記者的爽約。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