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益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有理有據地談談:為什麼體檢業務是走在“康莊末路”上
2018.8.28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61118/content-487336.html"

今早去華兆體檢,外科常規檢查前很緊張,不禁在大夫門外發了一條求救消息。瞬間發現很多朋友看我被“捅”都很開心汗。后來我還是拒絕了肛門指檢,這個在我看來非常粗暴!粗魯!原始!變態!的檢查方法。還記得臨床實習時發現了一個直腸癌患者,老師帶領我們排隊一個個上去摸“菜花狀”的感覺,我記了快20年!作為大夫,我當然知道這個檢查的意義,但輪到自己被“捅”時,不行!不行!體檢時我對個泛醫療業務進行了思考,有幾個觀點供同行們參考。體檢,在我看來是走在“康莊末路”的業務。“康莊”是該業務貌似還在快速增長,市場集中度在提高,資本不斷加碼推波助瀾。但同時,他又在“末路”上,因為業務的先天不足,導致老路子越走越窄。當下體檢業務存在先天的不足:首先,體檢項目設計的缺陷限制其價值。仔細看一下我單位買的體檢服務,除了生理、生化的檢驗和一些檢查項目有些意義外,普通的摸摸肚子,聽聽心臟能發現什麼?真發現什麼也都是晚期了吧?即便是生理、生化檢查內容也是很有限的,如果僅能從中發現一些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真的心疼那四管靜脈血。所以,目前大部分人接受的體檢項目設計都是“健康人查不出什麼,有病的人查出什麼也幫助不大”的狀態。這些體檢項目并不是以年齡、性別、生活地區、既往病史和工作特點等因素為基礎,可排查疾病的工具,而僅僅是一個oneforall的低效方案。體檢自身不能形成健康管理的閉環。設想一下,如果體檢完真的發現什麼問題,有什麼跟進的工作么?以我既往在慈銘和華兆的經驗來看,完全沒有!的確,體檢業務自身是閉環的,它有繳費、預約、提醒、檢查和報告的完整流程。但作為個體,健康管理的閉環是健康、亞健康、患病、治療、康復的閉環。目前體檢模式的設計在我健康管理的生命周期里只是前面很小的一塊兒,而且還和后續的環節是割裂的。這也是我覺得當前體檢業務價值有限的原因之一。對體檢業務發展幾點建議:1.業務鏈延伸到解決健康問題a.個性化體檢項目每個人都是有巨大差異的,如果不是用工、入職體檢,對普通人,以健康維護,早診早治為目標的體檢應該高度個性化。應該考慮年齡、性別、生活地區、既往病史和工作特點等因素設計體檢方案,摒棄一些原始的體檢技術,或者將一些體檢項目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升級提升檢查效力。b.與治療直接對接體檢應與后續治療對接,體檢機構應該積極與專科機構進行溝通,將自身定位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守門員之一,對發現的異常能根據患者的保險方案主動跟進,提出治療建議,甚至直接對接醫院幫助掛號預約。如果患者不選擇去醫院,也能定期發個短信提醒該做哪項檢查,檢測什麼指標。c.介入慢病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相當大的健康問題會轉為慢性病,針對慢性病的治療更多關注的是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的改進。這個時候一些有意思的新產品就可以派上用場,比如智能藥盒、隨身心電圖、智能血糖儀和體重秤等。如果體檢機構能做為渠道推送產品并綁定服務的話,將成為很有價值的服務領域。2.產業鏈延伸到解決控費問題a.深度企業服務向醫療和慢病管理的延伸更多解決的是個體問題,更有價值能快速產生規模效益的仍然是2B市場。當前的體檢業務在2B市場已經非常成功了,記得有個數據是85%以上的全國體檢業務來自于團體體檢。但作為B端的用戶,我們不僅僅想把體檢作為一項公司福利給員工,還希望有人能幫助我們維護好員工的健康,因為健康是員工生產力的重要基石。如果體檢機構能夠再進一步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作為B端的大買家,為了幾千數萬人能健康高效地工作,少請病假,這點錢不是問題。b.開發商保社保市場再進一步是健康險市場,這是更大并且未來可預見的日子里都在快速發展的市場,與保險機構合作,你對病種分布的理解,基于你對治療費用數據的掌握,你對群體健康風險的洞察能力,這些是保險精算的寶貴財富和客戶拓展的寶貴資源。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險種,或作為保險公司的代理人負責管理參保人的健康都是巨大的業務機會。總之,提醒那些活在白日夢里的體檢機構負責人,不要看著眼前客戶呼呼地來,銷售額持續增長就安心做夢了。你們的業務基石并不牢靠,如果再不轉型就要被生態系統淘汰到一個角落,成為巨大市場的看客。而你們又坐擁一定的資源,只要再稍稍發力就能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原文標題:走在“康莊末路”上的體檢業務)

關鍵字標籤:高階健康檢查

日本留學,家教,多益,多益,家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