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益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外來和尚”也犯難,保健品行業將何去何從?
2019.10.22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245545168945155&wfr=spider&for=pc"

中國商網發布時間:02-2315:56中國商報社近日,多家國外保健品公司公布了財報。從財報上看,它們在華銷量增速普遍下滑。從數據上看,未來保健品市場的銷售渠道將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電商渠道的發展將進一步打通國內外保健品市場。此外,保健品市場的新變化不僅體現在銷售端,還體現在企業端,更多企業布局保健品領域,但這一趨勢下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的失效也導致了行業內亂象滋生,目前多方都在呼吁新《規范》的出臺,相關領域分析師認為,對于未來保健產品的區分將更加細致化。電商或直郵或將成保健品重要銷售渠道近日,澳大利亞天然膳食營養補充劑巨頭澳佳寶(Blackmores)公布了2018年下半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19億澳元,同比增長11%;中國板塊業績卻下降了11%至6540萬澳元(去年同期為7388萬澳元)。美國營養品公司優莎娜(USANA)2018年實現銷售額11.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56%;大中華區第四季度營收為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占2017年總營收的56.1%,但增速不及北亞地區。從優莎娜活躍直銷員數量上看,中國大陸地區增加了17.4%不及韓國(增加19.4%)和菲律賓(增加21.9%)。相比之下,國際營養品公司康寶萊(Herbalife)中國區業績還算不錯,2018年營收達48.91億美元,同比增長10.48%;中國區收入為10.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同比增長13.74%,銷售額及增速均僅次于亞太區,超過了北美地區,排名第二。此外,數據顯示,京東在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42.74%,醫藥保健品增長達到83%,增速排在第五位;諸如老年奶粉、鈣片和維生素等保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28%。由此不難看出,電商渠道和直郵渠道更加受到消費者青睞,中國商報記者發現,以銷售進口商品為主的電商平臺網易考拉為例,“營養保健”作為一個單獨品類作為索引,該品類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口保健品非常受歡迎,在去年“雙11”活動期間以前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很多人會大量購買進口保健品,有的為了送禮,有的自身服用。另外 來自蘇寧的數據也顯示,如今消費者對于自身形象及家人健康更加看中。正因如此,電商和直郵等渠道建設應該引起企業重視。不可否認,如今保健品市場的口碑傳播效應在逐漸增強,借助當下流行的社交軟件或許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提高銷量。藥企大舉布局保健品行業 競爭日趨激烈2018年,藥企不斷布局保健品行業,哈藥股份宣布收購健安喜(GNC),據悉,哈藥股份分別于2018年11月8日、2019年1月2日和2月13日認購了健安喜發行的299950股可轉換優先股的全部款項(29995萬美元)。轉股完成后,預計哈藥股份將獲得健安喜40.1%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另外,健安喜于今年2月14日宣布,將與哈藥股份共同成立總部位于香港的中國電子商務合資公司。中信建投一位不愿具名的相關產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本次收購一方面為哈藥股份布局保健品產業打開了新局面,健安喜作為國際保健品品牌,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和巨大的消費群體,有助于哈藥股份提升自身實力。哈藥股份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56.34億元,同比下降8.66%,這也是其第五年營收下滑。其中,化學原料藥、生物制劑、化學制劑業務營收均有下滑,保健品和重要業務營收有所增長。其中,保健品業務營收為3.16億元,同比增長7.42%。而另一方面,健安喜公司在公布其第三財季報告時宣布調降其前景預期,受疲軟的夏季銷售影響,該季盈利同比下滑29%,不及分析師的預期。“吸收中國企業的資本,扭轉目前的不利局勢,對于健安喜來說或許是個好事,畢竟中國的保健品市場還是非常可觀的。”上述受訪人士稱。近一年以來,國內企業收購海外品牌的事件時有發生。去年12月,湯臣倍健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控股子公司湯臣佰盛46.67%股權,交易價格達到14億元。交易完成后,湯臣佰盛將成為湯臣倍健的全資子公司,湯臣倍健從而實現對澳大利亞益生菌企業LSG的完全掌控。不可否認,在藥企大舉進入保健品行業之時,也意味著該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新三板掛牌企業九生堂在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中稱,在整個保健品行業中,公司在市場開拓中遭遇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雖然公司在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公司很有可能遭遇來自競爭對手的擠壓,這也是保健品行業的普遍現象。九生堂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產品受行業政策影響導致市場需求不活躍。公司正在積極應對政策變化,再繼續加大老客戶維護的同時,努力加強售后服務、擴大產品宣傳、不斷開發新客戶。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經銷商三家,正處于發展培植期,銷售收入并不明顯。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609.46萬元,同比下降27%;實現凈利潤1292.18萬元,同比下降37.47%。“失效”的《規范》何時重新提上日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末的權健事件引發了社會關于保健品安全性、天價和銷售模式等違背市場規律行為的聲討,也為廣大消費者進行了一次全民“科普”: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而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百日行動”也釋放出一些重要信號。保健品市場的混亂危害著社會的穩定,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據悉,2月18日、19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任組長的第一聯合督導組赴北京,對北京市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情況進行督導。而針對直銷行業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2月14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目前,商務部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正在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工作。此外,商務部還將對全國直銷行業進行排查,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堅決依法依規進行處置。這一輪監管雖然聲勢浩大,但由于《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已經于2018年7月4日宣布失效,令人不禁產生質疑:此輪監管在執行過程中判斷是否為“不合法保健產品”的依據又是什麼呢?中國商報記者嘗試致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但截至發稿,尚無人接聽。不可否認,《規范》是現行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注冊申報的重要文件之一,內容包括27項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程序與檢驗方法規范、18項保健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序與檢驗方法規范和27項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衛生指標檢驗規范。 但是,截至目前,尚未有新的文件能夠出臺替代《規范》。因此,《規范》的“失效”將對保健品行業造成極大影響。中國保健協會法規信息交流委員會一位不愿具名的會員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未來保健品的監管也許會像國際標準看齊,“不會再將保健品進行籠統的管理,食品是食品,膳食補充劑就是膳食補充劑,藥品就是藥品。”上述受訪人士認為,未來對這類產品將有嚴格的定義,是藥品還是食品,取決于這個產品能否影響到人體機體功能。“如果能影響到機體功能,都應該叫作藥。而食品的定義,就是維持正常的機體功能運用。此外,在食品不能維持人體正常功能運行時,需要一些食品補充劑。”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健品也許不再允許標識“功能”,而是說明產品的主要成分,所使用的成分比例等,相關監管部門也不會對產品本身的有效性作保證。歐睿數據顯示,我國保健品行業規模從2002年的44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376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市場。“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前景巨大,目前購買保健食品的人群集中在60后和70后,但80后和90后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大,尤其是我國南北方飲食差異明顯,需要膳食補充劑調整身體營養吸收。” 上述受訪人士表示。采寫丨記者 頡宇星編輯丨楊明麗

關鍵字標籤:賀寶芙 C羅

日本留學,家教,多益,多益,家教老師